• 400-881-3721
【20230701期】预警-急性心梗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2023-07-0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缺氧和肌细胞死亡的常见内科危急重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的特征,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部疼痛,主要发生于胸部的中央或左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显示,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降低 AMI 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因此寻找可反映患者预后的有效生物学指标对于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血栓项目

TAT 是凝血酶与其代表性抑制因子抗凝血酶以1:1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其升高表明凝血酶产生量多,即处于凝血激活状态。

PIC 属于纤溶酶和 α2 抗纤溶酶相结合的复合物,反映了人体纤溶酶状况,能够对人体纤溶激活的程度进行评价。

TM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标志物,是由内皮细胞合成并存在于内皮细胞表面的物质,当内皮受损时,TM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血 TM水平升高。
 



研究发现, TAT、PIC、TM等在试验组(确诊为AMI的患者)的TAT、PIC、TM 均高于对照组(体检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AMI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共计发生 MACE 21 例(包括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 TAT、TM等水平相比较,MACE 组高于非 MACE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T与TM联合检测的 AUC为 0.884(95%CI:0.769~0.998),敏感度为 0.762,特异度为 0.962,表明TAT和TM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AMI患者的预后情况。

冠状动脉病变是 AMI的病理基础,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和血小板活化并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管腔变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性损害是 AMI 最主要的病理机制。若救治不及时会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等 MACE,目前治疗 AMI 的常用手术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有效疏通梗死动脉而恢复心脏血流供应。早期诊断及有效的再灌注治疗能及时减少梗死面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临床预后。

文献:
吴 玉.血栓相关指标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中国当代医,2023, 30(2):163-170.
李琴,檀鑫,姜文溪,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模型的构建[J].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4):2965-2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