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881-3721
【20230223期】BNP与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检测意义
2023-03-03
 
心力衰竭检测必要性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 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肺淤血和(或)体循环淤血、伴或不伴有组织器官低灌注,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和/或液体潴留(外周水肿),以及血浆利钠肽水平升高 。心衰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其发病率高,目前我国≥35岁人群心衰的患病率为1.3%(女性 1.2%,男性 1.4%),估计有心衰患者890万。

 

心衰的症状和体征通常是非特异性的,而且这些症状及体征的出现往往较晚,不能及时准确地反应患者地心功能状态,因此选择敏感可靠地检测指标,对于心衰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钠尿肽(NP)是心衰诊疗中应用最多的生物标志物,常用的是B型钠尿肽(BNP)和N末端前体BNP(NT-proBNP)。

 
 

 

BNP与NT-proBNP生理功能

 

BNP的生理功能包括扩张血管、排水、排钠,抑制RAAS和SNS;目前认为NT-proBNP无生理活性。BNP由血清中的钠尿肽受体C和中性内肽酶降解,也可被肾脏等高血流量器官排泄;NT-proBNP在肌肉、肝脏、肾脏等高血流量组织器官中降解。BNP与NT-proBNP的应用价值相当,但NT-proBNP的半衰期为120 min,长于BNP的20 min;NT-proBNP含量受脑啡肽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影响更小,因此更适合心衰药物疗效的监测。

 

 
 
临床意义
 
 

 

心力衰竭的诊断
 

 

NT-proBNP能够早期反映整体甚至局部心脏结构改变导致的功能变化,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比较,更能真实反映心功能的变化。NT-proBNP有利于在早期阶段或病变轻微阶段发现心衰,可以区分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的心衰患者(NYHA I级和II级)与非心衰患者。血浆 NT—proBNP水平随心力衰竭加重而增加,随着心功能的改善而降低。心力衰竭时心脏收缩 功能或泵功能、舒张功能障碍,NT-proBNP 可反映心力衰竭失代偿 后的状态。

 

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
 

 

BNP是独立的心衰预测因子,作为一个客观指标在心衰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血浆BNP水平升高为心脏性死亡和再次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BNP每升高10pg/mL,心脏病人死亡危险将增加4%。因此,采用BNP检测对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可作为植入ICD的辅助参考指标。有研究表明NT-proBNP水平的检测,能够客观精确地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并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A-D分期三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指导心衰的治疗及效果监测
 

 

BNP有可能用于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压来指导调整血管扩张药物、利尿剂的剂量和指导补液,根据BNP浓度变化来指导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减少再住院率、病死率有重要意义。使用NT-proBNP检测导致更早开始和增加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可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持续保持NT-proBNP在其目标水平的患者远期预后较好。

 

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分级
 

 

血浆BN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1个月内死亡发生是一项独立的预测因素,在识别进行性左室扩张、心力衰竭和死亡方面可能优于心脏超声诊断,其检测可在心梗早期发现高危人群,从而给予积极干预,预防心衰、缺血性心肌病以及再梗死的发生。

 

心衰高危人群
 

 

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CVD或CVD高危患者、接触心脏毒性药物患者、肥胖、以往有心肌梗死的患者、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气短、乏力、运动耐量下降者等人群。